过程序,直接编辑出一套完整的行动系统,然后和控制机器人一样去控制其行动。
不过这种控制明显是很死板的,而且非常繁杂,生物体比机器人可要复杂无数倍,也没现成的驱动去给你用。
这种控制模式等同于要用程序去替代生物的潜意识,大到本能反应,小到每个动作、每一丝肌肉运动,涉及的运算量与工作量及其恐怖,做出来的效果也会很僵硬,完全是得不偿失。
第二种形式则靠谱许多,也更为简单,那就是进行【同步】。
狼巨人的意识被抹除,那就用控制者的意识去代替,让控制者同样穿戴蜈蚣嵴柱,然后将自身蜈蚣嵴柱接收的神经信号同步到狼巨人的蜈蚣嵴柱上。
同为人型生物,尽管身体结构上还是有不少差异的地方,但基本的动作控制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行走坐卧都能完成。
但这么干问题同样很多,远程控制依赖通讯信号,距离太远就必然有延迟,也可能被屏蔽、干扰、甚至反向操控。
哪怕这些隐患先不谈,其在功能上的缺陷也很明显。
蜈蚣嵴柱可无法同步感知,缺少五感,没有痛觉,没有受打击后的震动触觉,被人攻击了可能都意识不到,行动上同样会显得很笨拙。
还有最重要的,和脑控技术面临的同样问题,空间感知上的差异。
这就如遥控汽车与真正坐在驾驶室内驾驶汽车一样,其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完全迥异的。
坐在其内驾驶,视野、方位、坐标相同,载具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肢体的延伸,操控的时候自然信手拈来。
而遥控汽车,甚至仅仅通过远程的监控画面去遥控汽车,能勉强不撞墙都不错了,很可能连周围有哪些障碍物都注意不到,更别说人形生物活动还有最重要的平衡、重心问题。
这种同步模式本质上就是‘遥控车’,而且还是更为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