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这个选择是非常宽泛的,可以是任何电子产品,机器人也可以做成任意形态。
但做出这种选择,哪怕只是无心的随意为之也必然是有诱因的,就如同思考午饭吃什么的时候,最终选择要么是翻看到了想吃的,要么是别人近期刚好提到过或者在广告上看到过
潘远航最终制作出的遥控机器人是机械蜈蚣,会不会有可能就是因为刚好在这里看到了蜈蚣或者干脆圈养了一些蜈蚣用于研究?
而他这么干了就等于加深印象,后续还有这种近似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必然还是已经有成功经验的蜈蚣外形。
更何况既然都已经有了现成的经验与技术了,自然没必要再事倍功半的在绕一圈去制作其他机器人。
比如,制造肌肉刺激装置的时候,因为需要大量神经探针和自主部署的活动能力,所以制造成既是现成又刚好最为契合的机械蜈蚣形态?
夏旭他这可不是无端联想,而是这里面有一条完整的逻辑链条在其内。
潘远航有技术,且正处于失踪状态,相当于身份成迷。
最重要的是有动机。
他想要救治潘龙的母亲,脑控技术显然是核心,但也是最后手段,这过程中难免会积累经验、会有一些副产品9口、更可能走一些弯路,做出一些其他选择。
机械蜈蚣脊柱的本质可不就是从脊柱上接受大脑传出的控制信号,再绕过神经传递的工作模式直接以反射刺激控制肌肉活动么。
在潘龙母亲身体没彻底坏死之前潘远航总不可能直接给她从脖子以下截肢,肯定还是想尽量维持肉身活动的,这种情况下肌肉刺激技术才是最理想的方案。
所以潘远航就很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与尝试,或者干脆是脑控技术一时走不通的时候另辟蹊径,弄出这种神经感应与肌肉刺激技术。
这种技术深入研究后照样有可能接驳大脑神经,万一最后脑波技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