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颜面。到时候如果他识趣的话,就把罪责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以死谢罪,至少还能保证他二弟在冀州立足。”
“大兄的意思是?”
族弟不太明白。
张郃笑道:“今日城上万分凶险,若开城门,我军必败。若不射箭,我军也必败。辛评看出我不想担罪责,便派人将我捉起来,我便也是顺势当做被他擒拿,事后若是冀州各大世家追问,你说如何?”
族弟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还是大兄智慧。到时候箭是辛评让人射的,门也是他不让开的。大兄已经努力过,本人还被辛评下令抓起来,事后问罪,也怪不到我们头上。”
“聪明。”
张郃点点头,叹了一口气道:“人活在这世上,总逃不过这人情世故呀。我既不想城池陷落,失罪于明公。也不想下令射箭,得罪冀州各大世家。当时我差点扛不住,还好辛评站出来,不然我必死无疑。”
那种形势对于张郃来说,已经是两难抉择。开城门不放箭,城池陷落,袁绍肯定要斩他。不开城门放箭,冀州降兵九死一生,各大世家以及冀州百姓要怨恨他,甚至家族都不能幸免。
之前就说过,袁绍的统治基础并不是在冀州有多得民心,而是他的出身以及能力所致。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本人又得党人支持,才成为士族领袖。
后来袁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开始打压党人,党人的权力开始衰落之后,就必须扶持支持他的势力。冀州各大世家,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其中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支持袁绍,就被他逼迫得四处迁移,有些往北投奔鲜卑乌桓,有些南下逃入青州,另外一部分则跑去洛阳投奔洛阳天子,剩下的世家大族,基本成为了袁绍的忠实拥趸。
如河间张氏,中山甄氏,渤海高氏,清河崔氏等等。虽然崔氏跟青州关系不错,但崔氏的根基在清河,因此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