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淡淡地说道。
“岂有此理,若袁公觉得我为青州军内应,我这便辞官回颍川。”
荀谌怒气冲冲,转身欲走。
袁绍连忙拉住他:“友若莫气,你之忠烈,我怎么会不明白,我绝无疑汝之心。”
旁边的许攸和逢纪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而刘惠和审配也默不作声。
唯有郭图辛评等人怒视着许攸逢纪。
这就是派系之争,许攸和逢纪是南阳一派,刘惠和审配则是冀州本土派,而荀谌郭图辛评则是颍川派。
三派之间明争暗斗,在历史上,造成的结果就是许攸投靠曹操,造成了官渡之败。审配逢纪联合起来,拥立袁尚。郭图辛评拥立袁谭,造成了官渡之战后冀州内斗,被曹操各个击破。
而现在,虽然沮授田丰已经不在。可他们之间的斗争,依旧留存,各不相让。
“明公,此千载难逢之机,不能错过呀。”
荀谌苦苦哀求。
袁绍迟疑良久,点点头道:“友若说得不无有理,不管怎么样,也得试一试。至于伏兵,他们若真有伏兵,难道我们就不能设置伏兵吗?”
荀谌大喜道:“正是如此。”
“传令,命颜良随我出征,文丑领军三万,以友若为军师,兵进列人。淳于琼、子远各领一军为左右策应,让高览北上防备馆陶之敌。”
袁绍布置了任务,虽然采纳了荀谌的建议,但也给了许攸面子,让他独领一军,至少平衡了一下派系斗争。
像这样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当然不是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就完事,而是分散驻扎。
别看官渡之战曹操三万人马和袁绍十多万人马对峙,但实际上三万人马只是曹操主力营,在附近还有大量的预备役,比如臧霸袭击青州,于禁驻守延津,刘延驻守白马,总兵力投入实际是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