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之上,有一物体散发出炽烈的白光,形成一束强光,向着营寨塔楼的方向射来,将整个塔楼笼罩。
“这是何物?”
波才等人大惊失色,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而在长社城楼上,陈暮还在调整角度,以便把光完美照在高凤身上。好在他让匠造令丞制作了两面铜镜,一面叫透光镜,另外一面叫阳燧。
这两样东西在汉代就有,制作方法也很简单,把巨大的两面镜子合在一起,用的时候打开下面的透光镜,这样当太阳在头顶的时候,透光镜吸收阳光,折射到阳燧上,再往黄巾兵营那边反射。
即便太阳的方向不对也没关系,他可以通过调整透光镜的角度,来达到太阳光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照射在阳燧上,从而照着黄巾营寨门口的塔楼。
至于这玩意儿的原理,读过初中物理,或者在上学的时候,有拿女生镜子在教室照别人经历的人应该会明白。
其实就是光的反射。
不过阳燧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人用铜镜制作的阳燧取火,这东西就是一面凹面镜,可以聚光。
而凹面镜的直径越大,聚光的效果就越好。
理论上来说,如果能制作一面比地球还要大的凹面镜,在地球下方吸收太阳光,聚集的热量可以瞬间把焦点部分的地球射穿,就像是电影里的激光卫星武器一样。
唯一可惜的是,陈暮没办法完美地调节焦距,不管是凹面镜还是凸透镜都不行。
凹面镜的焦距接近球半径的一半,不过实际焦距还得测量,毕竟有误差,因此想把焦点弄到四百多米外,得要一面半径非常夸张的凹面镜。
至于凸透镜在理论上来说,焦距是可以无限调的。曲率半径越大,焦距就越远,可以无限大。
但这种工艺水平别说在东汉,就算是在后世,也需要极其精密的仪器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