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379章 ‘先例’的重要性

第0379章 ‘先例’的重要性(3 / 7)

而言,是什么好事。

刘盈当然知道这一点。

即便从认知上,刘盈并不能说服自己,就是汉室最大的一家豪强家主,但压制地方豪强的重要性,也从未曾被刘盈抛于脑后。

至于暂停安陵、安陵邑的建造工作,也绝非是刘盈想借此,为日后废除陵邑制度铺路,仅仅只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为天下先’,给地方郡县画下红线。

——朕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两年安生日子,就连皇陵都不修了,你一个千儿八百石的县令,还敢征劳于民?

但此刻,当王陵不顾公卿体面,当着建筑工地这一大票人的面,对自己跪地进谏之时,刘盈也才终是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先例;

封建时代,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存在时间仅次于‘贪婪’的社会规律。

即便是在后世的司法建设中,同类型桉件的判决先例,也依旧是后来的法官判桉的重要依据;

而在封建时代,‘先例’的巨大能量,却远非后世人所能想象。

——在姬周之时,原本并没有所谓的天子之称,后世人口中的‘周天子’,实际上都被统一称为:周王。

如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到后来的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再到王朝末年的周赧王姬延,无一例外,都是‘周王’。

就连为周武灭商奠定基础,身为武王姬发太祖父的公亶父姬亶(dǎn),也同样被武王姬发尊为:周太王。

连开国之君都只是‘周武王’,王朝奠基人都只是‘周太王’,那周王朝的封建诸侯们,又怎么会被称为‘王’呢?

实际上,在最开始,周朝的封君们,确实没有人敢以‘王’自称——按照姬周分封的礼制,获封领土的封君,都被称之为某某公、某某侯,亦或是某某伯,某某子,乃至某某君。

如世人皆知的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