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王陵下定决心,一心一意跟随刘邦。
因为这,即是王母临终前的遗愿,也是王陵报仇雪恨的唯一可能。
但王陵没有注意到的是:自己‘险些判汉降楚’的举动,并没有逃过汉王刘邦的双眼······
就这样,王陵在好不容易摆脱‘雍齿朋友’的负面标签后,又被刘邦贴上了一个‘忠心存疑’的标签;
到后来,汉祚鼎立,遍封诸侯之时,刘邦更是刻意没封王陵,而后又晚封;
这里的‘晚封’二字,一拖,就是近两年之久······
从最终,刘邦即便心怀厌恶,临终前也还是将王陵指定为‘萧何、曹参之后的第三任相’,就不难看出:对于王陵的能力,刘邦还是非常认可的。
但刘邦因为当年那件事,对王陵心怀芥蒂,也是母庸置疑的事实。
——彼时的刘邦已是堂堂汉王之尊,都能撇下脸喊出‘分我一杯羹’,王陵为什么不行?
自是因为王陵不是刘邦,普天之下,也不会有再第二个刘邦。
但无奈的是:在刘邦看来,王陵‘险些无奈降楚’的举动,就是很不应该。
——谁让刘邦自己,能在同样的情况下做到‘威武不屈’呢······
便因为此事,王陵单是获封为侯,就从汉祚鼎立、遍封功臣的汉五年初,硬生生拖到了汉六年末;
至于入朝为官,更是一直到刘邦驾崩的汉十二年年初,才终于让王陵捞到了‘内史出缺’的便宜。
再者,如今的王陵,虽然和曹参一样身兼皇帝太傅,但若说王陵真的教过刘盈什么,那也着实是有些勉强了。
——谁不知道当今刘盈尚为太子时,教导刘盈的太子太傅,是当朝奉常叔孙通?
甚至即便是彼时的太子太傅叔孙通,实际上都没来得及教刘盈多少东西,先皇刘邦就驾崩了!
顶天了去,也就是去年,被刘盈挽留而不得,终只能无奈送回商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