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却是刘氏宗亲的大家长,或者说代理大家长(实际大家长是皇帝).
而刘盈派宗正和奉常一起,去替自己吊唁萧何,只能表明一件事。
——过去几年,太后吕雉、天子刘盈母子整天挂在嘴边的‘萧何是家臣’,不是说着玩儿的!
“如此一来······”
暗自思虑着,众人不由自主的侧过头,在身边的人群中,寻找起那道并不算熟悉的生影来。
而在御阶之上,见朝臣百官就这么毫不避讳的左顾右盼着,寻找起萧何政治遗产的继承人:酂侯世子萧禄,刘盈心中,却不由更涌上一抹苦涩。
“酂侯啊······”
“酂侯·········”
“怎么就没能多活几年?”
“怎么朕,就没有第二个酂侯呢?”
回想起昨夜,萧何临终前死死盯着自己,道出那句‘我死之后,萧氏永不涉足长安’,刘盈对萧何,更是涌起了一阵无尽的崇敬。
福及子孙,荫庇后世,可谓是华夏民族最常见的本能;
而在这种本能下,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放弃‘福及子孙后代’的特权,就显得无比难能可贵了。
诚然,作为天子的刘盈,也不可能真的像萧何临终前嘱托的那样,把所有姓萧的都赶出长安,赶去远在关东的封国;
但最起码在以后,朝中公卿要职出缺之时,刘盈不需要再绞尽脑汁,去考虑怎么否决一个一无是处,履历上却写着‘故太师兼丞相酂文终侯萧何长子,当世酂侯’的备用人选。
当然,如果未来有朝一日,酂侯一脉又出了可堪大任的俊杰,刘盈自也不吝九卿,乃至三公之位,以任贤举能。
但前世的记忆,却在此刻反复提醒着刘盈:萧何死后,酂侯家族三代之内,都没有再出可堪重用的子孙后代。
在原本的历史上,直到百余年之后,萧何七世孙萧望之于平帝一朝出任光禄勋,才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