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的尾部,三棱箭镞的每一片镞刃,尾部都带有近一寸长的尖锐倒刺!
这就使得被三棱箭镞射中的人,要想拔出箭,要么是硬着头皮拔,任由三棱箭镞的倒刺在身上留个大窟窿!
要想不被箭镞上的倒钩二次伤害,却又只能咬紧牙,将箭继续插入体内,好从身体另一侧取出······
很显然,无论是硬着拔,还是诡异的继续往里插,都使得三棱箭镞在射入敌人体内之后,必然会对敌人造成二次伤害。
再然后,便是三棱箭镞,对敌人造成的第三次伤害了。
——放血!
形状扁平的‘叶镞’,由于其形状,使得被这种箭射中的敌人,其伤口呈现刀口壮伤口,即一个扁平的‘一’字形伤口。
这样的伤口,显然无法对敌人造成多大的创伤,也根本不能指望敌人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受到伤害。
在过去,类似‘某个敌人被箭射中,却似没事儿人一样跑远’,甚至只要不拔箭,就几乎不流血的事,也经常发生在汉军将士之间。
而三棱箭镞特有的立体结构,使得三棱箭镞造成的伤口,无一不呈现出一个奔驰车标的形状,或者说是‘y’字形。
也正是这种不紧密,且很难缝合的伤口,使得‘放血槽’这个大杀器,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在战斗中,某个匈奴人被装有‘叶镞’的箭羽射中;
由于伤口不深,所以只是觉得有点痛,索性就不管不顾的继续作战;
等战斗结束,这个人想起来自己中箭,就找来战友帮自己看看,却发现伤口连血都没有流多少。
见没有伤到要害,战友们的长松了口气,一个人帮此人拔剑,剩下的人蓄势待发。
在拔出箭的一刹那,剩下的人一拥而上,死死堵住了伤口!
等血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