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章的了。
——因为在施行《推恩令》之前,武帝刘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亲手击溃了摇摇欲坠的‘嫡长子继承制’。
既然天家、皇家都不讲究嫡长子继承制了,那推出一条法令,去破坏诸侯王所奉行的‘嫡长子继承王位’的规则,也就没有问题了。
至于天家、宗室都开始玩儿‘嫡长子不再通吃,庶子、幼子也能喝汤’的遗产分配模式后,底层平民百姓跟不跟进,也就是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了。
如果说《推恩令》在武帝朝的出现以及取得的效果,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被刘恒-刘启-刘彻这一脉破坏的话,那其余如《附益法》《阿党法》等‘附加条令’的出现,那就完全是诸侯王群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在《左官令》《附益法》《阿党法》等诸多限制诸侯王势力的法律条令出现之前,汉室经历了什么?
答案是至少前后三次,且每一次都对汉室造成重大打击的宗亲诸侯王叛乱!
第一次,是吕后驾崩,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勾连齐王刘襄(刘肥子),针对吕氏外戚发动的武装政变!
这一次政变,直接导致了惠帝一脉绝嗣,刘汉皇位由历史上的高祖嫡长子刘盈一脉,转由四子刘恒一脉继承。
第二次,是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纠集大军,正要和匈奴决战时,济北王刘兴居(刘肥子)发动的叛乱。
这一次叛乱,使彼时的汉室遭受了巨大了损失,多年积累所得的战略资源、对匈奴的战略优势付诸东流,汉室‘一战而绝匈奴之患’的战略目标,更是从文帝刘恒,硬生生拖到了几十年后,才被刘恒的孙子刘彻所达成。
第三次,那就更是让后世人闻名遐迩了。
——发生于景帝初年,由吴王刘濞发起、楚王刘戊主要配合,齐地诸王共同参与的吴楚七国之乱!
在这一次叛乱中,刘汉政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