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则是另外一副诡异的场景。
——在刘邦折返长安之前,已经损兵折将、丢城失地,全然显露败亡之象的陈豨,居然缓了口气!
这件事,也同样成为了北方地区,尤其是燕、赵等国民众茶前饭后的谈资。
只不过,比起关中百姓谈及《禁民私铸令》时的淡然、八卦,燕、赵民众谈论起陈豨,却都是小心翼翼的浅提一句,旋即生怕谁人听去般,刻意的将话题移开。
这样的状况,却也并没有维持多久,便随着另外一则消息的传出,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天子刘邦遣使东出,前往燕都蓟邑,召见燕王卢绾······
对于发生在关中,以及大河以北的事,刘盈却是没顾上关注。
因为比起关中的风波、北方的动荡,此刻的刘盈,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件事的重要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过了刘盈对储位的重视程度······
·
“家上。”
“楚王、齐王,已各携国中内史,于殿外恭候。”
汉十一年夏六月壬辰(二十九),丰邑行宫侧殿。
听闻舅父吕释之这一声轻唤,刘盈只赶忙将手中竹简放回面前的案几之上,从上首的软榻上站起了身。
“快快有请!”
太子一声令下,不片刻的功夫,便见一老一少两位贵族,被吕释之引入殿内。
老的那人气质儒雅温和,面上时刻挂着一抹平易近人的笑意,眉宇间,也无时不透露出文人所特有的书卷之气。
稍年少的那人,看上去明显比刘盈年长不少,约莫二十出头的样子;
与长相更似母亲的刘盈所不同,这人的眉眼酷似当今刘邦,只气质中,隐隐透露出些许怯懦,以及忐忑。
当然,与这儒雅老者、怯懦青年的气质严重不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