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彭越,可是曾婉拒王位,甘愿给魏王魏豹做国相的人!
即便是在魏豹死后,刘邦想要封彭越为梁王,彭越也是再三辞谢,才最终不得已领命!
这样本分的人,怎么可能做出‘私自任命郡国二千石’的蠢事?
至于赵相贯高的仇家,那就更离谱了。
贯高是什么人?
受初代赵王张耳托孤,以助二世赵王张敖的托孤老臣,花甲之年的老丞相!
这样一个人,纵是彼时的赵王张敖,恐怕都要让三分薄面;赵国境内,又如何会有‘贯高仇家’的生存空间?
即便真有那么一个人,在贯高赵相之威下,侥幸得以在赵国存活,又怎么可能知道‘贯高想要行刺天子’这般机密的消息?
唯一合理得解释是:这个仇家,贯高不是不想动,而是不敢动!
甚至于,这个‘仇家’的身份,已经到了能保证贯高不敢动自己的同时,反过来在贯高身边安插耳目的程度!
按照过往这几年,汉室任命诸侯国官员时,‘尽量让彼此不顺眼的人,成为同一个诸侯国的三公’的原则,这个‘贯高仇家’的身份,也就不难猜测了。
——与贯高同等秩比,受中央委派,天子亲自任命的赵国内史!
唯有这个身份,能支撑着那个‘仇家’,在贯高的恶意下全须全尾的活在赵国,并第一时间得知贯高‘行刺天子’的密谋!
英布、彭越,乃至于当今天子刘邦的女婿张敖,都未能躲过如此明目张胆的安插耳目,本就‘得国不正’,且更具威胁的楚王韩信,那就更不用提了。
只不过,在天子刘邦‘我逼着你反,你反不反?’的提问前,赵王张敖、楚王韩信,都选择了低头。
若非废王为侯之后贼心不死,淮阴侯韩信,也大概率能和宣平侯张敖一样,得以寿终正寝,甚至延续宗族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