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笑。
“此恨,便源自汉三年,陛下经彭城一败,率残军困居荥阳,为项羽所围逼之时,韩信拥大军而不知驰援,反破汉-齐之同盟,大破田齐!”
“若单如此,倒也还可称之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然破田齐之后,韩信不思率军西进,背袭项羽而解荥阳之困,反挟己之功大,又陛下有求于彼,竟案挟陛下以齐七十余城,以酬韩信之功······”
面带唏嘘的摇了摇头,周勃的面容之上,终是涌上一抹复杂的神情。
“韩信之才,纵观古今,亦可谓千百年难得。”
“纵鄙人,亦曾嫉羡韩信之能,而暗恨己之无能。”
“然韩信此人,自持才高而目中无人,稍得武勋便挟功邀赏。”
“陛下于韩信,可谓即惜之,又恨之;于韩信之死,则快之,又憾之······”
“故今,韩信即已死,陛下自不愿复言及此人,只当人世间,从未曾有过韩信此人。”
“毕竟再如何,往昔之良帅韩信,今已不过枯骨一具······”
语调满是沉重的道出此语,周勃又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咧嘴一笑,悄然将话头一转。
“及陛下遣曲逆侯折返长安,面问太子处置淮阴侯之详案,曲逆侯,倒也称不上‘有负使命’。”
“须知朝堂之事,尤此等关乎元勋身死之大事,无言,亦非无言······”
听着周勃说出这句莫名其妙的话,陈平先是面色一滞。
待回过味来,陈平才终于明白:对于韩信的事,刘邦为什么没有问自己的意思。
——不是不想知道,是刘邦,已经知道了刘盈的答复。
正如周勃所言:在这种高度敏感的事情上,掌权者没有态度,其实也是一种态度。
所以对于刘邦‘你打算怎么处置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