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一笑,刘盈便微微一点头,算是认可了阳城延‘自作主张’的成果。
——在刘盈的预案中,原本应该铺设于郑国渠底的石砖,被阳城延‘活学活用’,铺在了渠侧的斜坡之上!
倒也不是全铺,而是从渠底开始,大约往上铺了二丈左右的高度,刚好高于郑国渠往年的水位!
这样一来,待渠首重新被打通,那些极具固土效果,却略有些丑的‘埽’,就会被水藏在渠地。
而铺设于渠侧斜坡的那一块块黝黑色石砖,则是能被任何一个来到郑国渠边沿,查看水流状况的人发现。
再加上这二十万块石砖,原本应该铺满九丈宽的渠底,如今却只在渠道两侧,各铺了两丈左右的宽度,也使得原本只够铺设五里的石砖,被阳城延用在了十几里渠道的渠侧固定之上。
这样的改动,好不好用先不说,光是这卖相,就让人顿感强迫着被治愈!
更何况这样的安排,也绝对算不上形象工程——渠底的土要固定,渠侧的土,也同样需要固定。
甚至相比去渠底,渠侧的土,更容易被水卷走,而导致河道自行拓宽。
即便按照先前的预案,刘盈也是打算用埽铺设渠底的同时,顺便把渠侧也铺半截。
而现在,阳城延以石砖铺渠侧,也不过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发动了主观能动性而已。
——这批石砖,本来就是刘盈用来收买人心,‘勾引’百姓自发前来帮忙的~
更何况这二十万块石砖,只是数量听上去唬人而已,实际上,对这三百余里长的郑国渠而言,根本就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
只要这批石砖,最终用在了郑国渠的整修之事上,把‘渠不成,都不筑’的说法给圆上,就可以了;具体用在渠道的哪里,刘盈并不是很在乎。
看着渠底整整齐齐铺设的埽,再看看如城墙般码放着石砖的渠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