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延终是稍直起身,对刘盈一拱手。
“此,便乃家上所问‘府、库因何空虚’之解。”
“——国库之农税,皆用于官吏俸禄,及大军粮草耗费;少府之口赋,亦尽用于熔铸钱三铢。”
“由自汉八年,口赋多为钱三铢时起,少府之入钱,便实已名存实亡······”
言罢,阳城延稍一躬身,以表示自己已经说完。
就见刘盈闻言,只面带凄然的长叹一口气,望向阳城延的目光中,也稍带上了些许感叹。
“此,便乃孤强令少府,勿得再铸钱三铢之因啊······”
“若不即休铸钱三铢,待少府所储之钱半两熔尽,少府,便当再无丝毫权柄·······”
道理再简单不过:作为天子的私人小金库,少府的权力,几乎是和财力牢牢绑定在一起的!
作为长安朝堂,乃至于整个汉室政治体系中,唯一一个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只对天子一人直接负责的部门,少府能在朝堂争夺话语权的唯一手段,便是撒钱!
就那此次,朝堂整修郑国渠来说,少府(天子)、国库(外朝)都没钱,大家就只能有商有量,客客气气的沟通。
可若是少府有钱?
别说举朝议商量了,天子刘邦一声令下,少府自己就能把事儿办妥,完全不用带外朝玩儿!
少府一手完成,出的又全是内帑钱,这笔功劳,外朝别说分一杯羹了,就连摸都摸不到!
可若是相反的情况,即国库(外朝)有钱,少府没钱,那就有些尴尬了。
正所谓有求于人,则必礼下于人。
作为开国皇帝,刘邦自然具有‘天下都得听我的’的能量。
可若是刘盈登基之后,遇到某个需要用钱的地方,又恰逢国库充盈、内帑空虚,那就免不得要温言悦色的去和丞相萧何商量,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