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 > 297、南诏不平,臣愿往之(求全订)

297、南诏不平,臣愿往之(求全订)(3 / 4)

南诏两国势力,合纵连横胜过十万兵马……,此二议也。”

“……”

李隆基一一认真看完。

“美和果有宰辅之才!”

“姚相上奏的十议疏可以治国理政,你上奏的这十议疏可挡吐薄、南诏两国百万雄兵,看你写的十议疏如此周密,可见你早就有出任地方的打算。”

“朕一事不劳二主,乐于成人之美。”

“朕就派你为剑南道按察使,领益州刺史,剑南道诸州行于你方便……”

他想了想,斟酌用词道。

唐代在地方上行驶州县制,但此刻的州和汉时的大洲已经不同,全国有三百六十余州,不好管辖,于是在州上设道,作为监察区。但道往往不设官职,不过皇帝往往根据需要给各道派遣按察使和巡察使,对各道官员进行控制。

“臣谢陛下信任。”

白贵微躬身,施礼道。

唐代还没有到臣子动辄给皇帝下跪的程度,宰相和高一点品级的官员,在朝堂上还有座位。算是真正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其实一般外放为官、任职的事情,最好是有大臣与皇帝说项为好。但谁让他是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不像是外朝的官员,有事坦然和皇帝说,这才会更得到皇上的信任。如果让别的大臣分说,这就难免让皇帝升起猜疑之心。

“你先别前往剑南道上任,等此次骊山讲武之后,再去不迟。”

李隆基将白贵的奏折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白贵的书法是他极为喜爱的,将白贵招为中书舍人,替他草拟诏书,也与白贵的书法有关。这份奏折言之有物,载有机密要事,更让他为之心喜。

“臣明白。”

白贵应诺。

现在开元初期是宰相姚崇、宋璟的天下,他这么一个小辈不可能一下子跃居朝堂之上。即使侥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