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评论员的钱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过为了他姑爷的清誉,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而相比较这点钱,白贵这段时间为他出谋划策,赚得更多。
“岳丈深谋远虑,殚见洽闻,小婿心服口服。”
“来,小婿为您夹菜。”
白贵捧道。
白老爷是进士出身,又曾是官场的老油子,见多识广,一般人真得比不上。
“美和你真是合我的脾性。”
白老爷哈哈大笑,他越看这个女婿越顺眼。
一般文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臭毛病,比如口无遮拦喜欢骂人,比如性格孤傲,经常怼的别人难受,但白贵就不一样了,很风雅随和,没什么臭架子。
……
大约半个月后,《眉国历史杂志》发布十月刊。
白贵的论文排在了第一篇。
这个新闻一层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少阿妹肯国新闻报刊的注意。以前像这种学术性杂志,虽然各家新闻报刊都会给面子进行报道,但新闻性并不怎么足,只是例行公事罢了。
但此刻一个华人写的文章,登上了《眉国历史杂志》,这件事情的噱头立刻就不一样了。
各家新闻报社如同闻到腥味的猫一样,立刻加班加点将其登上新闻头条。
可令人意外的是,无论是《纽约时报》、《华生顿邮报》这种大报刊,还是一些小报刊,对此次白贵论文登顶《眉国历史杂志》都作出了正面评价,极为“公正”、“客观”。
“mr bai,他是华夏著名的学者,在东瀛就创造出了《枪炮、病菌、钢铁》,在远东享有赫赫声名,如今求学到了耶鲁,再次写出《大国崛起》葡国、西班国篇,他是一个高产的学者……”——《纽约时报》
“这么年轻的一个学者在耶鲁大学脱颖而出,这是耶鲁大学和这位年轻学者的共同荣幸……”——《华生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