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和历史学中,分析历史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唯物史观,一种是唯心史观。学界中,支持两种史观的人都有。
不过白贵已经写出了《枪炮、病菌、钢铁》,这书是很明显的唯物史观。那么他自然是要言行一致,不能再写唯心史观,那样就是在打他的脸。
他回答这个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化改新之所以失败,是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有些相像的,至于怎么相像呢,这就要从大化改新仿照唐朝租庸调制的班田制说起……
唐初实行的是租庸调制,配合租庸调制的是均田制。租是地租、田租,庸则是雇佣,也可以理解为徭役,调则是调和的意思。租庸调制简单来讲就是唐时的经济措使……
经济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
欲要回答为什么大化改新失败,就得回答经济方面的原因,这是唯物史观的回答方式。
层层递进。
而大化改新,仿照唐时的均田制为班田制,比均田制还更进步一些,比如唐代的均田制规定农民死后将土地归还国家,在此期间土地为私有,东瀛则是每隔六年就要给农民分配一次土地,也就是班田。
但……东瀛走上了魏晋时的老路,贵族增多,划分私地,形成南朝时的庄园经济,于是大化改新的经济革新率先崩盘,公田为私田,公民为私民,经济权力被贵族攥取,上层建筑亦是如此,皇帝的权力丢失,于是大化改新就此失败。
……
舒缓了一口气。
白贵总算将这第一道题答完。
游刃有余。
其他的主观题,在他的笔下,也没有什么难度。如果连他都能考倒,那么出题的老师就是有些不给这些考生活路,迟早会被人砍死……
一道道题,临近考试结束前,总算全部答完。
而这时也有不少的尖子生提前交卷,这并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