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求道从红楼开始 > 第九章 袒露学问

第九章 袒露学问(2 / 4)

科。只要考取了生员,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

“训士规条”称:对学校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各衙门官员以礼相待”,“生员如果犯事情重,地方官先报学政,俟黜革后治以应得之罪;

若词讼小事,发学责惩,不得视同齐民一体扑责”,即生员享受免丁粮(免役税)、食廪(国家供给衣食,优厚者称廪生,次一等为增生,初入学生员无廪膳、称附生)、政治司法特权(官员以礼相待,生员见官不必下跪,生员犯法地方官须先报学官才能处理,不得像对一般百姓一样施用刑具)。

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每三年一次。

乡试三场,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

乡试录取举人名额由中央规定下达,各省按人口多少分别为数十名到一百数十名不等,全国录取总额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

由于考取举人即具备做官资格,乡试可说是科举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关。

乡试之榜时称乙榜,乡试则称乙科,与进士会试的甲榜、甲科相对。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礼闱。

会试三场的内容于乡试一样,明清每科会试录取进士约二三百人。

会试正榜以外一般还有副榜。录入副榜的举人虽不算进士,但可以授予学校教官或其他较低级官职,或吸收入国子监为监生,获得国家一定的俸禄。

殿试: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在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

殿试内容试时务策一道,试题由内阁大臣预拟数种,临时呈皇帝圈定。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三月二十五日,新进士和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