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着!人革联不是宣称永不征召徭役的吗?难道只是口号而已?
宋师道狐疑的看着这个工地,只是他又非常疑惑,为什么干活的民众笑容满面?干活也非常卖力?
这个情况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对于一个门阀子弟而言,宋师道仍然残留着官方工程,只能通过征发徭役进行建设的古板想法。
却不知道人革联的运行模式,如果他看过郑森编写的《公共工程与经济循环》,就会明白这其中的经济原理。
越是天灾人祸密集的年份,越是要启动大工程,通过大工程消化多余的劳动力,又通过支付劳动力工资或者物资,从而让民众获得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
这个模式是有前置条件的。
第一,官方有足够的物资储备。
第二,对基层有足够的管理能力。
有这两个条件之后,才可以进行大基建的投资建设,拉动经济进行循环。
而古代封建王朝的徭役,那是杀鸡取卵式的公共工程,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能够长久维持徭役工程才是见鬼了。
其实西汉的官营工厂模式非常好,如果可以引入有偿劳动的模式,凭借西汉的官营工厂、茂陵制,是可以大规模进行基建工程的。
只可惜中原王朝的很多先进制度,总是陷入人亡政熄、改朝换代的死循环之中。
此时的宋师道,就是想不明白,人革联为什么可以让民众兴高采烈的接受“徭役”。
直到他走到一个刚刚改造完成的供销社前,才知道答案。
供销社前,此时一大堆妇女排着队,每个人都提着竹篮,有相互认识的妇女,正三五成群的讨论着。
“翠花,你家老汉不干挑夫了?”
“他去城西的大法寺做工了,一天80晶币。”
“听说去修码头的钱更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