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代剂量已经不可靠,再加上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只是以收录为主,其中臆想和猜测居多,导致不明真相的医家以此为准。”
方乐说的这些都是后世不少人总结出来的。
历史上对中医贡献最大的几个人,医圣张仲景绝对是第一人,其次是葛洪和孙思邈、李时珍等一些人,华佗的名气虽然大,但是因为传世的典籍少,贡献比起张仲景等人要差一些。
其中李时珍算是比较有争议的,因为在不断的实践中,不少中医人都发现了《本草纲目》中的一些错误,特别是剂量方面,还有药效等。
所以也导致一些中医人抨击李时珍,说李时珍是中医的误导者......
不过在方乐看来,不能把责任都归在李时珍身上,李时珍和张仲景最大的不同是,张仲景是临床医生,所书随著都是自身实践,自己一生的经验和感悟。
而李时珍只是医学家,属于教学派,临床经验并不算丰富,而《本草纲目》最大的贡献其实在于归类和总结,把一些民间偏方、或者道听途说都归类起来,就像是一种草药的目录,方便查阅,却不能完全当作参考。
方乐说的这些,郑高峰和程载明都没有太过注意,他们学医较早,思维早就定了,后续主要精力也都在临床,至于方乐说的“权”的发现,这些人也只是听说,却没有去深究,方乐现在一说,他们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就说四逆汤。”
方乐继续说道:“四逆汤是张仲景急救亡阳危证的峻剂,有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起死回生的功效,原方炙甘草是2两,干姜是两半,生附子是1枚,一般生附子一枚大一点的是20-30克.....按照去原方一般的量为准,四季汤的炙甘草剂量也该是30克,制附子的药效往往只有生附子的一半,制附子至少也要用到60克......”
“但是实际上,药典里面对方剂四逆汤的剂量规定,制附子只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