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无非是怕再有一场靖康之变。”
她确实不太有政治智慧,显然还不了解整件事背后的权力斗争。只为“害怕胡人”这一个理由就支持议和。
当然,以她的身份,本就可以这样提出她的要求,要求臣子们办妥。
“太后所虑甚是。”江万里欠了欠身,缓缓道:“不过,依老臣所见,为杜绝再有一场靖康之变,更不该与蒙元议和。”
“为何?”
“今秦王李瑕据守关陇,攻略河套。蒙元既不能南下,又何必议和?”
“江公岂不知,朝堂诸公怕的不仅是蒙元,恰是这李逆。”
“老臣斗胆,想先向太后剖析最坏的后果。”江万里稍稍沉吟,之后道:“太祖皇帝代周之际,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待柴氏子孙宽厚仁慈,优容不绝......”
谢道清不由有些触动。
她只是个老妇人,对蒙古人确实十分恐惧,终于是稍稍被江万里说动了。
当然,江万里所说的这“最坏的结果”再温和她也不能接受,遂道:“江公可有既防蒙人南下,又平定李逆的办法?”
“自是有的,只是无论如何也不该此时议和。想必,贾平章也是这般想的?”
谢道清又被说动了些。
当贾似道与江万里这两位重臣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她认为很可能会是对的。
恰在此时,有小宦官在殿外通报了一声,小心翼翼上前,对谢道清附耳禀报起来。
江万里老眼低垂,思忖着。
他心知仅靠说服太后是不足已改变局势的,因此默许了士人们在宫门外伏阙上书。
说得直接一些,目的便是吓住官家。
这不是什么权谋,也算不上逼宫,就只是一群不愿委膝求和的人在努力申张他们的理念,希望这大宋王朝的主宰者能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