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楫止住了哭,道:“我送鲁斋先生。”
许衡没有拒绝,在杨大楫的引导下先去休息。
剩下杨文仲、杨文安两兄弟坐在堂上。
杨文仲疲惫地往后一倚,揉了揉额头,问道:“叔父明显是李瑕所杀,二弟今夜在追问什么?”
“问清楚总是好的。”
杨文仲道:“我明白你的意思,能对叔父下手的,只有两个人,一是李瑕,二是……”
他话到这里,他指尖往天上一指,指的是忽必烈。
这次,许衡代表忽必烈前来,时间又来得这么凑巧,众人嘴上不说,难保没人怀疑。
杨文安道:“我并非怀疑鲁斋先生。今日我听了一件轶事……当年战乱时,鲁斋先生曾在盛夏往河阳避难,口渴难耐,正遇路边有棵梨树,旁人纷纷去摘,惟独他端坐树下不动。”
“因梨树有主人?”
“有人告诉鲁斋先生,时值乱世,梨树便是有主人也跑了。他答。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杨文安话到这里,摇了摇头,道:“这样一个人,该不会刺杀叔父。”
杨文仲问道:“二弟若不是怀疑鲁斋先生……该不是怀疑我吧?就因为当时只有我随在叔父身旁?”
杨文安看向兄长,脸色平静,淡淡道:“说了,问清楚为好,以免旁人嚼舌。”
杨文仲喉头微微有些滚动,偏过头,有些怅惘、不安。
“二弟,信我,我没有害叔父……叔父一定要过河,我没拦住,也没保护好他,我以为李瑕不会杀他,没想到会这样。”
“我知道。”杨文安道。
“是我疏忽了,李瑕向来擅长刺杀,他那人便是刺杀起家的。”
“不错,他执于刺杀小道,为天下人不耻。”
……
不一会儿,杨大楫回来,脸色犹带着沉痛之色,在上首的位置坐下,道:“方才鲁斋先生说上书请陛下追封二哥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