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或许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形势。以杨大渊的资历,他投降之后,迅速让所有降将都围绕在他周围,在蒙古又形成一个军阀势力。当年他一降,几乎是带着除了钓鱼城之外的蜀中诸城一起投降。现在,他若肯降李瑕。重要的不是他之后能为李瑕做什么,这件事本身就能让无数人对忽必烈失去信心。李瑕很谨慎,听了杨大渊的表态之后,想了想,缓缓问道“杨老将军有何想要的”
他称“老将军”,而不是“都元帅”,这是否认蒙古给杨文仲的帅职。
这一句话之后,杨文仲表情似乎激烈了一些,继续拍着膝盖,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隐隐的,已没有刚才那么真诚了。李瑕笑了笑。
他知道,杨大渊和刘白马还有些不同。刘白马是被打败了,不得不降杨大渊却还有选择的余地,而且明白现在这局势他正好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这种时候,不该给些足够的条件。但李瑕还是道“杨老将军也知道,蒙古如今待武将虽宽,往后却未必。”
“在蒙古……都元帅之职可承袭下来。”杨文仲缓缓道。大亭子外安静了一会。
先前真挚的情感发自于杨大渊的肺腑,他已双目通红,像是已决心反正。但,实在话现在才说出来。切身利益。这只是杨大渊的第一个条件。后面必然还有别的。
当然,李瑕若不答应这个条件,后面李瑕却是答非所问,谈起了别的事。“这次忽必烈齐集大军来犯,最后却无功而返,杨老将军是如何看待往后的局势,可看清了”
什么世袭的都元帅、军民总管,倘若
最后蒙古国若没了,一切也都没了。杨大渊反问道∶“这次若不是草原出了变乱,关中真的能守得住吗”“忽必烈攻两月,未进关中一步,足可见忽必烈外强中干。”
“阿里不哥为你解围了,不是吗”“不是。”李瑕道。“呵,好吧。
杨大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