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鲜明的明星,选他们做主角,就会在剧本里做相应的更新,让角色朝他们的明星形象靠近。
这样大家都是熟手的电影,却往往会陷入一种敷衍虚应的问题。大家演过几十上百遍类似的角色了,真正开机拍摄的时候,却会陷入技巧和惯性里,演不出那种自然的反应。
苔丝和杰克一见钟情,好,不是和星球大战里汉索罗初见来亚公主差不多吗?苔丝可凯瑟琳抢事业,抢男人,那个年纪过了三十的好来坞女演员没演过一二十个类似角色?经验反而会阻碍这些老手和明星们,演出那种真挚的情感。
就像演过几百场莎士比亚戏剧,号称不列颠最好的演员劳伦斯·奥立弗,每次上场之前也会紧张,生怕碰到了太熟的问题,演的让观众不满意。
罗纳德找相熟的导演都请教过这个问题。要解决这种困境,其实好来坞导演一般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教他的。就是选择一个刚学习演戏的新手,让她来刺激其余的老手演员,用新鲜和不能预测的新手,来给老手新鲜感,激发出他们的自然反应。
博格丹诺维奇最近导演的电影都不太行,但是他经验丰富,和黄金时代的所有明星和导演都熟悉,采访过他们写过好几本传记。
他自己的成名作“最后一场电影”,也是找了刚出道的西比尔·谢泼德,然后让好几个老戏骨搭配。
但是这种方法也是黄金时代的老方法。那时候明星是制片厂的长期雇员,这样的办法可以实行。到了今天,电影需要明星来卖票,罗纳德就没法这么干了。
第二个方法,是马丁·斯科塞斯教的。就是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那样,慢慢磨。
演第一条的时候老手演员之间有匠气,达不到要求就继续拍下去。拍到第十条,第二十条的时候,所有匠气的表演方式都被表演过不止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