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新药,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做到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后面发现有问题,结果不能上市。
这样的例子可不少。
有的是通过了临床试验,上市销售,结果在使用中发现问题,最后只能停产,甚至还得付出一大笔的赔偿费用。
这个试错的成本太大了。
一般所谓的亿万富豪都不敢往这个坑里面跳。
就算有着千亿资产,哪怕是以美金计算的,跳到这个坑里面,也很容易败光家产。
对于这样的现象,朱院士特别的感慨。
这个行业很多的高端人员,在国内都找不到机会,只能去国外。
人才流失也挺严重的。
朱院士昨天就和柳青提到了这个问题,今天又提到这个问题,就是痛心于高端人才流失的问题。
老科学家自己不逐利,可是,为了让国内拥有着原研药的研发能力,最近这几年,他跟人谈得最多的,就是钱的问题。
没有资本的支持,想要拥有那样的突破,实在太难了。
他还跟柳青谈起了青蒿素和胰岛素的历史,谈到了当时动用了多大的规模,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弄出这两样诺贝尔级别的成果来。
那样的规模,现在根本就不可能发动得了。
而且弄出那样的成果,多少都还带有着一些幸运的因素。
他向柳青感慨:“咱们国内的民营企业,有菊花厂、大江这种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但是在生物制药方面,一家这样的企业都没有,真的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柳青附和:“确实如此。”
他明白朱院士为什么要跟他谈这些东西,因为他算是一个有钱人,天元集团也是资金雄厚的投资公司。
但是,这样的坑他还真的不敢跳。
要在一个制药项目上投资几十上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