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乾四年秋,学宫终于开学了。
新学期第一天,李昂带着柴柴正式逛了遍校园——学宫中最令柴柴感慨惊叹的,不是被誉为虞国命脉的刊物所,不是收集了天下各类书籍的藏书阁,甚至不是收容了无数异化物的东君楼。
而是食堂。
学宫食堂占地面积巨大,分上下两层,里面有数百位高薪聘请的名厨、厨娘、帮工,各地的地方菜都能做。
由于学宫经常不满员的缘故(许多博士教习与高年级学子,经常外出),
食堂厨师们也不用天天上班,而是可以轮换着来,平时去长安酒楼兼职——这就导致每周的菜谱不固定,取决于那天值班的厨师是谁。
柴柴对此很是满意,不固定的菜谱反而比固定的有意思。
而且因为虞国每年给学宫巨额补贴的缘故,食堂里的菜品也便宜得离谱。
长安酒楼要买上百文、数百文的菜,在食堂里可能只卖二、三十文,甚至更低。。充分满足了不同财力学子们的需求。
当然,学宫弟子可能有不富裕的,但绝对没有贫寒乃至赤贫、吃不起肉的——光是一张学生证件,就足以让长安城里的大户人家,想方设法塞钱过来,结个善缘。
塞钱的名目嘛,最直接的就是招婿、结亲,
稍微委婉一点的,就打着“老家有亲戚关系”、“祖上有故交”之类的旗号,给钱资助。
实在不行还能“聘请”学宫弟子,给家中子弟辅导课业,再给予高额佣金。
简单粗暴给钱的,反而是少数。
“一张学生证就能轻松捞到几万贯...”
柴柴惊愕咋舌道:“那要是厚着脸皮,多跑几家,岂不是能捞到十万贯甚至更多?”
“理论上可以,不过除了那些穷得只剩下钱、一门心思追求社会地位的商人,长安大户基本不会无脑当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