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胡虏终无百年运

第一百一十一章 胡虏终无百年运(3 / 7)

只要愿意放弃抵抗,大同帝国就能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

具体政策也类似于宋、辽等国大族——分宗、迁籍。

稍有不同的一点是“改信”,或者说接受“汉化”。

李乾顺亲政之后,虽然反其曾祖李元昊化汉为番的举动,大力推行汉化改革。

可这种汉化却是出于稳定李氏政权的需要,改革也很不彻底,导致其国上下层严重脱节,底层夏人仍然番化很深,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更改。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为大一统。

即便是小国寡民,要想长久稳定,也得有共同的文化概念。

至少,大部分人得有共同的文化概念才行。

疆域越是广阔人口越是众多的王朝,越需要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和经济制度、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不然的话,内部就会陷入持久的纷争。

徐泽决定对夏人实行更加深入的汉化,并不是为了什么“汉化天下”的历史使命。

其人的做法与当初李元昊推行化汉为番没有本质区别,李元昊是为了维系党项族的统治,而徐泽也是为了彻底消化夏地。

很明显,这个任务绝不会轻松,肯定会受到夏地既得利益者的激烈反抗。

不经历几个回合的周折,大同帝国别想彻底消化夏地。

但欲要消化一个番化严重的政权,这些周折是值得也是必须的。

夏国横跨河西走廊,沟通中原和西域,是大同帝国“大陆战略”极其重要的一环。

夏地不宁,大同帝国就算日后开拓了西域,也迟早会丢掉。

欲要逐步汉化并稳定统治西域、吐蕃和辽国上京道,就得先汉化夏地。

因而,在彻底消化夏地改造夏人一事上,没有任何条件可谈。

这就是徐泽宁愿邀宋军攻夏,日后再费周折“二次拓土”,也要集中精力先消化贺兰山一带的夏国精华地区的主要原因。

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