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人就会有立场,完全的公正客观是不可能存在的。
就像原本位面的抗金英雄陈遘,在本位面却变成了赵宋奸臣一样。
立场不同,对历史人物的定位也必然不同。
“朕答应你了!”
即便蔡京不来乞求徐泽,他也会要求史官尽量客观总结著述前朝历史。
其人愿意给予蔡京“公正”的历史定位,并不是因为后者舍了性命来求自己,而是因为蔡京在改革天下积弊上,做了一些符合大同王朝执政理念的尝试。
所谓“公正”,也不是给其人洗白,以后的历史记录上,蔡京必然还是大奸臣,但功是功,过是过,如实记录而已。
得到了徐泽的承诺,蔡京终于解脱,挣扎着起身,再次下拜。
“仙游文人蔡京拜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