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水浒新秩序 > 第六十七章 别样选官

第六十七章 别样选官(2 / 4)

宋仁宗时,华阴籍士子张元“负气倜傥,有纵横才”,却因累举进士不第,愤而“走西夏”,与其一起叛逃的还有另一名书生吴昊。

在张吴二人的辅佐下,西夏改革制度,国力大增,曾三次大败宋军。

彼时,适逢与张元同科考试并进士及第的赵宋名臣韩琦督兵陕西。

张元在科场败于韩琦,却又在战场上赢了对方,如此“宿命对决”,让其人有了很强烈的诗兴,乃赋诗一首: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张吴两个落第士子叛逃西夏并反戈一击的事,给了软弱的赵宋朝廷极大震撼与教训,之后,便改革了科举制度。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赵宋朝廷废除了殿试末尾淘汰制。

规定“殿试无黜落”,凡是通过省试的士子一律录取,即便在殿试中被淘汰,也能位列第五甲,并被赐以“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意思是不是进士出身而按进士出身对待。

类似的还有如夫人,如夫人意思就是如同夫人。

如夫人并非真夫人,其实还是小妾。

同进士虽然也不是真进士,但并不影响得到该出身者当官和之后的升迁,仍会被大把的士子追捧。

科举考试没能通过也能被赐“同进士出身”并当官,也只有软弱的赵宋才能开创如此“仁政”吧。

这套实行了六十多年的规矩到了同舟社这里,自然不可能再行得通。

强硬的徐泽根本不吃这一套,不仅实行末尾淘汰,还是多重末尾淘汰。

即便通过了岗前培训之后的实习期检验,正式当官之后,连续两次考绩垫底,照样会被淘汰。

且与赵宋相反,同舟社大考排名只是作为岗前培训时分班的参考,没有其他任何实际意义。

就算是大考状元郎,岗前培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