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站在城下喊几声官兵就弃守而逃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再出现了,每一座城池,甚至坞堡,都要拿人命去填。
方七佛便是引六万“大军”,将嘉兴县围了个水泄不通,要是换成两个月前,守军见到这么多敌人,早就跑掉了。
但如今秀州守军死不投降,知州王子武更是不顾危险,每天都上城鼓舞士气。
“义军”缺少攻坚手段,面对这种人力充足的“坚固”城池,劝降、蚁附、冲车等方法用尽,守军都坚决反击,便束手无策了。
顿兵坚城,对士气的打击极大,而且大军在外极难约束,每天都有头目自行带人离开“筹集粮草”,又不断有人来投靠圣公。
身为“元帅”,方七佛不仅要承受攻城不利的压力,还要想办法维持越来越差的军纪,每在嘉兴城下多待一天,都意味着更大的危险。
“都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元帅发了话,众头目七嘴八舌,说了一大堆意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众人之长,还真找到了破局的办法。
说来也简单,方七佛之所以会陷入困境,乃是之前是急于求成,幻想秀州诸县的官兵和其他州县一样不敢抵抗“义军”,没有做好长期围城的准备才陷入被动。
既然取巧不行,那就用笨方法,方七佛结合众人的建议,对攻城方案作出了调整。
其人除了留下断绝城中守军与外界联系的必要兵马外,再将其余人马编成六队,昼夜掘土不停,一面垒土为山,一面以垒土为掩护挖掘地道。
这种战术,基本是为攻守双方人数悬殊,守军又意志坚定时的“标配”战术,“义军”人数多的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官军龟缩不出,城破是迟早的事。
但这种战术也不是没有风险,主要有两点:
一是六万人的大军人吃马嚼,后勤保障的压力极大,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