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甲械稀少的山贼和“义军”时,可谓无往而不利。
但应对骑兵为主的金、辽两国兵马时,就存在输出有余却机动不足的问题,作战方式也比较呆板,难以适应战曹设想中以后的多目标作战形势。
火炮列装后,编制的问题更突出。
须知道,火炮在试炮时一个人也能操作,但为了保障作战时快速输出、战场转换等任务需要,必须固定相应的炮组。
一个炮组动辄五、六人,炮越大人越多,这些人都要占用原本的编制,造成更多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即便作战对象不列装火炮,同军的编制也需要做出调整。
在徐泽的带动下,同军军官早就习惯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再建立制度的建军模式。
比起第一期集训学员做思考题的痛苦纠结,第二期轮训学员的表现就要积极踊跃得多,并且颇有深度。
不仅有重定营一级编制的合理化意见,还有禁军都-营-将编制不能适应新战争形态需求的思考。
这些问题,徐泽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徐泽本就计划待三期轮训结束后,便全面调整编制,以彻底脱离宋军这种上下脱节、指挥不畅的别扭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