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旗回到诸城的时候,还出了一点小情况。
彼时,北海之事已经传开,在之罘女学担任教习的李清照跑到了诸城,觍着脸要求在旗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她还上纲上线,说此等千年未有之盛举,怎能没有女子参与其中,待千年之后,后人如何看之类的,巴拉巴拉好一大堆。
当然,李清照也不光是耍赖,其人还带来了两首歌颂这一盛事的长短句作为贺礼。
对这位大姐不要脸的要求,徐泽当然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此面旗帜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魔力,让众人产出如此剧烈的反应,当然是因为旗帜上面所书的内容。
实际上,这些内容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出现在经典《礼记》中,徐泽不过是做了很小范围的修改而已。
原名《大道之行也》的名篇虽然为历朝文人所传唱和歌颂,但除了李清照这种生活在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外,极少会有傻子把文中的描述的理想社会当真。
即便是宗泽,也早明白文中的世界至少不可能出现在当世。
其人要是真信了这些空想,也不可能融于俗世,连任四县都能所任皆治了。
真正让他们激动的,是徐泽在明确提出今后将会建国,并说“活下去”的层次太低后,迎出这面大旗,而旗面上的“大同”呼应了同舟社的“同”。
至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治理模式,他们虽然心向往之,却不敢相信,更害怕社首会相信。
因为数千年以来,勇于实践的华夏先民早就实验了各种能想到的社会模型。
其中,自然不会缺少“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不提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并无详实文字可考的上古圣王事迹。
便是天下一统的秦汉之后,仍然有这样的社会实验——这位勇于探索的政治家叫做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