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不用再打仗了”,则是底下士卒们最关心的。
勤王之事,急如星火,
但今天是接到勤王令的第三天,
自己统帅的大军,才从平壤赶到临近的松林。
不是崔弘宰不急,胆敢延误军机,而是因为大军士气实在低糜。
自征伐义州开始,大军就一直在途中奔波,没有得到及时的休整。
尤其是同舟社反攻高丽后,征北大军更是被反复牵着鼻子跑,士卒们非常疲惫。
更关键的是,每被同舟社调动一次,就要吃一次败仗,对士气的打击太大了。
底层士卒甚至到了谈同舟社色变的程度,掉队逃跑的人越来越多。
实际上,同舟社水师炮轰江华岛,
金缘中风无法理事,崔弘宰接过征北大军指挥权后,
其人就已经在着手率军勤王。
但因为士气低糜的原因,各地分散驻军的准备严重滞后。
正式收到勤王令后,
众将都强调“贼军势众”“征北军是勤王的关键,万不容有失”之类的理由,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要等更多的人壮胆才敢东进。
其实,崔弘宰手下众将的道理并没错。
勤王令一下,
赶不赶得走侵略者暂且不论,国内先乱起来是必然的。
勤王大军中,除了疲于奔命的常备军以外,
还有很多自发勤王的“义军”。
在高丽的政治格局下,能组织大批“义军”的,
基本都是掌握了当地大部分社会资源的各地豪族。
至于这帮人究竟是起兵勤王,还是准备“划地为王”,只有天知道。
能逼得拥有开京三万驻军,数十万百姓的朝廷,
不顾国家动乱的后果,也要急召全国兵马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