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吗?”方世玉望了望常茂,出声询问道。
常茂自太始二年返京,其兵马三万留驻交趾布政司,万分流南京驻守,常茂独领八千余部,北上泰安,交兵于军。
“交址那边,按照殿下的旨意,能杀的都杀了,除了山里还有些残余外,已经不成气候,只是那边太缺人了。”
常茂叹息一道,他在交址杀了多少人?常茂没统计过,但至少不会低于四十万众,整个交址,近乎被他杀干净了。
无数的沃土,正等待着大明的百姓前往屯垦。
方世玉道:“先往交址移民,数量不能低于十五万,这件事情可以挂在户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
“每年向交址移民,不能少于三万劳壮力,至于用什么政策鼓励百姓前往,就看户部的了,刑捕房的人和锦衣卫联合督促,不允许出现强迁百姓前往的事情。”
“一经查实,涉事官员革职查办。革除功名!”
方世玉出言敲定,众人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发表什么不同意见。
毕竟交址那块地,还是不错的,耕种收获非常好。
而且朝廷的田亩税,正在逐年减少,甚至去年朝廷都开始拿宝钞买粮食了,虽然买的不多,但也算是维持了粮食的价格,保持在十贯到十五贯宝钞之间。
甚至,红薯,马铃薯,玉米,都降价到了五贯宝钞,七贯宝钞不等。
宝钞的购买力,正在争强。
徐辉祖道:“殿下,是不是可以对鞑靼动手了?”
不知何时开始,徐辉祖看着大明逐渐昌盛,深感自己功劳不够让子孙生活的更好,从那以后,北怔蒙古,似乎成了徐辉祖的执念。
这个执念,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从未消失过。
以往方世玉用常茂南征为借口,搪塞徐辉祖,现在交址已经基本搞定,朝廷已经开始着手遗民戍边了,现在对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