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的,一点点灵光垂落心窍,姒伯阳如饮甘露,身心都有一种酣畅淋漓。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洋洋洒洒五千字道德真言,自姒伯阳的心窍间回荡许久,字字蕴含道机,其间大道道意,在姒伯阳的心田大放光明。
这神秘的五千道德真言,本是一位至高存在大道感悟,其间虽只是寥寥几千字,可是内中包罗宇宙万象之妙,堪为阐述天地大道之音。
如此一部无上宝经真言,不说宇内绝世珍稀,但能与之相比的大道宝经,绝然是寥寥无几,只言片语都极为了不得。
便是不朽不灭的上古巨神,与天地同在,与日月齐辉,若能参得几分精髓,分润几分大道之理,也能从中受益终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姒伯阳眉心祖窍间,一缕清光开阖无定,三魂七魄散法幽光,处于朦胧状态之间,一点真灵恍恍惚惚中,似是见到了前身,见得千百般虚幻迷离,一一在眼前焕然呈现。
酣睡中的姒伯阳,宛如再度回到了母胎之中,身躯微微蜷缩着,面容上带着祥和安宁之色,呼吸之间均匀一致。
清光幽幽绽放冥冥,恍若将姒伯阳的魂灵,带入一种不可名之境,以一种不可知、不可论的视角,俯视着这一世的自己。
姒伯阳此时的状态,近乎于道经中言及的炼虚合道,是为臻入无心于虚空,圆满本体虚空,得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周天万化,入无所不在于大道之中,证不生不灭之境地。
正所谓一片光辉周法界,虚空朗彻天心耀,双忘寂净最灵虚,海水澄清潭月溶,说得就是姒伯阳此时臻入的状态。
姒伯阳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