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构的旨意下发到中书省后,哪怕是那些平常自认为能跟上秦构执政思路的中书省官员们,也不由得被秦构的这个旨意搞昏头了。
秦构的愿意是告诉天下人,别学算学了,学了也没用,当不了官,他给那些算学翰林加俸,加虚职,也只是为了规避一下无故不得贬官的规则,来一手明升暗降而已。
不过他的这种做法却让那些中书省的官员陷入了一个悖论,虽然大乾确实会养一些闲官,但除了皇帝的亲戚以外,再闲的官也都会有一些名义上的事要去干。
可现在秦构却直接明说,那些翰林就是什么事也不用管,不能算官,就是朝廷花钱养的民。
这可就让中书省的官员搞不明白了,朝廷为什么要养官,养兵?就是为了让他们给皇帝办事啊,现在那些人彻底是啥事也不用干,朝廷还要花钱养他们。
这对那些人来说究竟是奖,还是罚?
如果对绝大部分政事官来说,这绝对是明升暗降,完美达到了秦构预想的目标。
可那些翰林中大部分都算是一心想研究学问的清贵官,现在这些专研算学的翰林,那就更是喜欢研究学问,不想管俗物了。
对他们而言,秦构这给他们加钱,还彻底不让他们干事,无疑舒服了许多。
中书省的那些官员们商量后,都觉得秦构这是在对算学明降暗升,毕竟对现在的大乾而言,算学表现出来的作用,还不值得大肆提高。
秦构暗中将那些研究算学的翰林变成整个大乾最清贵的官,同时,又用明面上的精研算学不可为官,来避免提高算学地位有可能带来的反噬。
想明白这些问题后,中书省的官员在草拟具体的工作安排时,无疑是按照上面的指导思路写的。
带来的结果就是,杨光,这个研究算学的翰林突然知道自己不能在翰林院继续待了之后,竟然没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