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每个人的站位应该是细节不同,根据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力学平衡来判断,也就是宽窄每个人都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就这,已经在国内极其超前,毕竟现在的深蹲训练,都是按照一个模子下去, 甚至误以为“膝盖不超过脚尖”等等, 就是标准,其实这是完全没有考虑到每个人的生理结构不同,极其武断的说法。
苏神能在零五零六年就让大家注意这个,已经是相当超前。
但也就是这样么,因为更多更精细的细节,苏神也不可能依靠肉眼来判断。
尤其是他自己训练的时候,也无法做第三人称详细三维动态查看。
这些,就需要专业的教练和专业的前沿设备来修正和纠错。
类似于这种调整多少度,讲真的,那就不是苏神肉眼可以完美解决的事情。
而对于顶尖运动员来说,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细节越完美,其实你做的就会越好。
这个就是“积少成多”。
国内眼下很多人都是用“大概”“约莫”“大体上”这些词就带过去真正的细节,导致一些顶级运动员到了瓶颈后,就很难继续打破瓶颈,持续提升。
“膝盖的运行方向,对着脚尖,你们大体上都是对的,比我们想象中科学多了,我们很开心你们拥有这样的训练水平和训练理念,但是……”兰迪看着训练跟踪反馈系统的数据,道:“我认为你们的膝盖下蹲方向,还是有问题,比如赵你的右膝盖显然每次都是多伸出去了一小节,看起来问题不大,可时间长了很可能会让你的臀部肌肉连接处出现磨损,因为脚尖和膝盖约朝外一点角度,你其实对于臀部的受力也就越大。一起保持同样的膝盖下潜水平线当然没有问题,可单个多出去或者少了,就会破坏你的这次力学平衡,让你另外一边出现更多压力堆积的情况。以后重量越大,越容易出现毛病。”
“苏,你的则是下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