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这种东西,可想要真正熟练学习算盘,首先比较麻烦,其次的是每一笔账都需要反反复复核算但数遍,不然出错率极大。”
“那么可以用加减算术来进行核算。”
“但用加减算数进行核算,就需要替换数字,比如说这个一字,要改成这个。”
许清宵耐心为顾尚书解释,顺便也将阿拉伯数字给丢出来了,一共十个。
一旁的顾言,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满是学习态度,一点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顾尚书可以把这十个数字理解为符号,这就是一,这就是二,不能搞混。”
“假设今年收了一笔钱,一千四百八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三两,然后支出是八百五十六万四千二百二十一两,那么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减法了。”
许清宵将数字写了上去,紧接着进行换算,用小学老师教人的口吻道。
“大数减小数,不够就去借,然后这样,再这样,最后这样。”
“得出结果就是,刘百二十九万两千两千零二两。”
许清宵花费了接近两刻钟的时间,将加减法原理说了一遍。
其实加减法的概念,大魏已经有了,大魏有天筹九算之术,也算得上是加减法。
许清宵教给顾尚书的东西,其核心点并非是加减法,而是阿拉伯数字。
相当于是把算盘给简化,毕竟一旦需要核算的时候,你拿个算盘噼里啪啦地计算,麻烦不麻烦是一个问题。
最主要的是,算完一遍你必须要再算一遍,几百两简单一点,几万两呢?几十万两呢?几百万两呢?甚至几千万两,几万万两呢?
一个国家的支出和收入,密密麻麻加起来有多少卷宗?
大魏户部一个月三十天,七成的人每天就是在算钱,这累不累?麻烦不麻烦?浪不浪费时间?
可用阿拉伯代替数字,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