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之人?翻翻书籍,看看古籍,拿出史记去看,便会发现能留名之人哪一个不是当世大才?
枭雄也好,帝王也罢,大儒也好,武王也罢,可到头来呢?
读书一脉,能成圣的有几个?就五个。
无数枭雄,天下鼎立之时,皇帝有几个?
说来说去,是世人愚昧,只看到眼前之震撼,却看不到未来,若有异象便可成圣,那他们早已成圣了。
故此他要求朱圣门徒,千万不要因为许清宵有些异象,被天地认可,就觉得许清宵证以圣位,他距离圣人距离太远太远了。
莫说圣人,如今才不过是明意,下一个品是立心,明意惊天动地,你立心总不可能也惊天动地吧?
立心之后还有立书,著作书籍,让天下文人阅读,这就是真正的难度,还真不是你天赋高就能立书,要有所经历,有所感悟,才可立书。
否则随便写的一本书,不得天地认可,你照样成为不了大儒。
“我等敬遵大儒之言。”
这一刻,所有儒者们露出笑容,他们的心结被打开了,而今日所听所闻,他们也会立刻告诉其他人,直至传到整个朱圣门徒耳中,为他们解开心结。
许清宵是大才,可惜走了歪路,若能拨乱反正,弃暗投明,他们朱圣一脉愿意接纳,给许清宵改过自新的机会,可若是许清宵执迷不悟,那就不怪他们了。
在这个立意之上,就有足够的理由,去与许清宵好好辩论辩论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这番言论传了出去,那就更加显得朱圣一脉无私。
你许清宵辱圣,你许清宵骂朱圣门徒,你许清宵更是立言,与我朱圣一较高下,然而我等不气,反而邀请你过来看看,邀请你学习。
因为我们知道你是大才,不过是走了歪路罢了,我们给你机会,让你好好学习,从而弃暗投明,这样一来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