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众万象山、徐氏弟子雷厉风行,前后数月,已然消弭了这座重城之上笼罩的阴霾。
没有了城中八大家为首的士绅的掣肘,没有了燕东君统帅,没了马龙图的威逼,兴、离二州的乱军,本已自乱阵脚,剿灭比之想象的还要容易。
归根究底,西北道本身兵甲、战马、粮草、财货、武者一应俱全。
杨狱不懂治军,也不擅长城务,但生死簿在手,‘知人善用’这四个字,他用的淋漓尽致。
他不懂,但诸般事,自然寻的到懂的人去做。
上至道衙诸长官刀笔吏,治军整军校尉,下到巡守城池的捕头,赈济、管粮的主簿,无不是他自人海之中亲自挑选出来的。
再配合他的武力,扫平乱军,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容易,月余时间,他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只是翻阅冥书残页,接见各路官员。
至于诸多杂物,在扫清八大家之后,已然只有极少数会递到他的案头了。
“问杨大人安!”
“杨大侠!”
“杨大人……”
……
西北城中,认得杨狱的其实不少,只是比之这座大城的人口来说,自然极少。
但随着走到六合楼前,向他问安、行礼者,就越发的多了。
忐忑敬畏者有之,敬畏感激者有之,更多的,则是问询而来,探头探脑打量的好事百姓。
杨狱心中思忖着真言道人的伤势,面对众人的问好点头回应,繁华的东大街人潮涌动,但都自觉的为他让出道路。
虽然杨狱露面并不频繁,也不曾拉拢豪绅官吏,但明眼人都知道谁才是如今的西北城之主。
“一路走来,西北道处处残破,只有这西北道城,还有几分往日景象了……”
依窗而坐,老道叹了口气:
“若老道年轻八十岁,只怕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