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下半场,意大利的进攻核心是中路的陆阳和莫里奇。
因为他们两个将站在左右肋部的位置,而两个边前锋主要是下底拉扯空间。
这么做其实和边后卫下底、边锋内切的性质是一样的。
但从物理、数学等科学的角度而言,这样一来,球员跑动总里程少了。
原来边锋内切,假设平均要奔跑十米才能达到射门的点位。而边后卫,则要奔跑超过三十米才能达到下底拉边的效果。
但现在,边锋下底,也只需要跑动十米。可前腰去肋部靠前的位置寻找射门机会甚至杀入禁区,同样只需要奔袭十米左右的距离。
两边加起来,节约了差不多五十多米的跑动距离。
这五十多米,一般都是急速奔跑阶段,是关键距离,可不是那种散步式的站位调整。
二者作用差了一万倍!
可以说,这个调整,能够让意大利队的关键进攻的速率大幅度提高。
节奏加快!
速度加快!
这种高压瞬间,球员产生的失误会显著增多。
无论是攻方还是守方。
但二者付出的代价截然不同。
攻方失误,也就是丧失了一次球权,而且运气好或者反抢积极的话,还不一定会丧失球权。
斯特林门前快乐的原因,除了自己射门确实拉胯之外,和这种加速进攻也不无关系。
但守方失误,大概率就是一次丢球了!
而意大利队这边,莫里奇和陆阳,是快战高手。
前者是一台涡轮引擎,超级加速器!
后者拥有极强的视野,预判性的跑位和路线判断独一档。
马涅罗凭什么不梭哈?
……
下半场,比赛开始。
曼奇尼还延续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