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唐第一郎 > 第46章:国家灾事闹君心

第46章:国家灾事闹君心(2 / 4)

房玄龄道:“圣人,臣还是建议在关中地区兴修水利,比如扩建水渠,疏通河道,以此能预防水旱灾害。再者,以实仓廪,防备水旱,这样不用朝廷减税,百姓也可熬过大旱......”

俗话说房谋杜断,作为大唐的宰相,房玄龄对国政方面有很多想法。

“兴修水利、以实仓廪固然是好办法,但是这是浩大的工程,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巨大,而且短期内很难完成。”长孙无忌直接反驳。

房玄龄直接怼道:“短期内无法完成,那就作为长期任务。一年不成那就两年!”

“我理解房相的想法,我何尝不想如此?只是近年来国库空虚,房相应该比谁都清楚国库的状况吧!”长孙无忌又怼。

“好了好了!”李世民压了压手,止住了这个话题。

每次谈到国库,所有人都脑仁疼。

大唐一年的财政税收只有三千多万贯,听起来不少,但相对于幅员辽阔的疆域而言,少得可怜。

当然了,财政收入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大唐建立初期,为了战后养民,采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而且不搞盐铁专卖和征收工商杂税,又轻徭薄赋,这才让百姓富裕了起来,但国家税收减少。

而这么少的税收想要支撑这么大国家的运转,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另外,隐患也开始出现。

均田制的前提是朝廷掌握大量田地,但若是无田,哪有均田制?

现在的大唐还没有爆发这个危机,但是历史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了,大量的官员被授永业田,官僚占田越来越多,再加上朝廷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比较宽松,不仅永业田可以买卖,口分田也能买卖,而且土地就是金银,这便促使了达官贵族、地主们开始兼并土地。

而且,随着大唐人口的增长,租庸调制的弊端开始显现,不承担租庸调的比例越来越大,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