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身心愉悦的话题。
事实上,对于汪填海,日本方面一直重点研究。
即将和“大日本帝国“合作的汪填海,在二十七岁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行刺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载沣。
据说,此人此前的目标曾经锁定在端方身上,后来觉得刺杀摄政王对帝国的打击更大。
行刺失败后,汪填海等人被清廷收押在北所。北所是清廷收押政治犯的地方,饮食服用,相对优待。
据说六人中五人夜里辗转反侧,只有汪填海醉饱鼾睡,形若无事,便是狱卒都暗中赞叹不已,言说好汉子。
而最终令此人名扬天下的是汪填海在狱中的那首绝命诗。
辛亥年九月十六,经过一年半牢狱生活的汪填海,终于被释放。
汪填海走出监牢的那一天,路人争睹其风采,道路为之阻塞。
而就在汪填海出狱第二天的下午五时,袁北洋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在内阁总理官署会见了汪填海。
晚上七时,袁北洋设宴款待汪填海。
宴席间,汪填海和袁公子结为异姓兄弟。
由此,汪填海此时已经成为架设在南北之间的一座桥梁。
无论是北洋,还是南方的革命党,想要互通有无都要经过汪填海。
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彼时的汪填海不加掩饰地推戴袁北洋,称:“项城雄视天下,物望所归,元首匪异人任。”
进而甚至率先喊出了“非袁不可”的口号。
在此时汪填海的眼中,袁世凯是解决南北对峙的不二人选。
以至于革命党办的《民立报》都批评他:即如汪填海,亦鼓吹革命有年,乃党人之有学识者……竟感虏廷不杀之恩,而为彼**说法乎?
尽管此后汪填海备受重视,成为国党要员,甚至在国党内部的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