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块拼图就能侧面证实暗物质存在,甚至做出关于暗物质的理论模型。
但正如刚刚艾德温·乔治所表述的那样,十年过去了,暗物质是否真实存在在学术界依然没能完全证明,依然只是纸面上的观测证据。
说白了,暗物质存在的理论是建立在人们对宇宙观测中现有理论无法解释基础之上的。最初就是天文学家观测到星系边缘的恒星旅行速度异常,超过了预期,不管是牛顿力学f=ma还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都无法从理论上解释这种情况,因为质量可以是预测的。
除非有种人类通过各种观测手段都还没有发现的物质存在,才有可能解释这种情况,并且经过验证之后,如果星系中真实存在这种物质,这个速度便能跟观测对上号了,于是便有了暗物质的理论。
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从物理学上来说,如果要确定暗物质真实存在就需要找到暗物质粒子。目前主流的想法认为暗物质是一种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也没有强核力和弱核力的亚原子粒子。
可惜的是,不管是ams项目还是lhc对撞机,都没有收集到具备该特性新粒子存在的证据。于是只能依靠从侧面来证实暗物质的存在,这也是ams项目最重要的使命。
这种焦虑常人可能难以理解,但作为同行,宁为能对这种焦虑感同身受。
毕竟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多少人把青春耗在了这个项目上,就是为了能了解到宇宙的运行逻辑,如果到死还不能证明这一点,那种遗憾,绝对比人没了钱还没花完更让人痛苦。
恰好这次奥运会开幕式,三月所展现出的计算能力再次震惊了世界,更震撼了整个学术界,动心思的人自然也就更多了。
当然,吸引宁为的则是ams实验收集到的近千亿宇宙射线数据,捕捉到数千万个电子和正电子,这些数据可以说都是时间的沉淀……
怎么形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