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的影响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必然会延缓三月奖在国际学术圈的接受度,这种接受度并不是提高奖金能解决的。”
“可怕的是,按照报道传播影响力来计算,这种针对性的文章会在学界内流行,从而拖延三月奖在国际学术界被认可的速度。这个时间可能是两年、五年甚至十年,虽然说我们都还年轻,无所谓。但总有些人已经老了呀,我相信许多老科学家们肯定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华夏也拥有自己能跟世界顶级奖项相媲美的国际性大奖,你说呢?”
……
这个理由可以说是无敌了,尤其是思考境界的拔高。
很多人都讨厌那种谈话的时候,把立意无限拔高的说辞,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很有用。就好像此时柳唯都不敢说个“不”字。
“你说得对。但三月奖有专门的办公室,三月基金会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你去凑什么热闹?直接让其他教授接受采访不好吗?”柳唯给出了一种选择。
“真不是我自夸啊,柳哥,现在三月基金会影响力还不够大啊,他们就算接受采访,估计传到国外也没几个人重视。我不一样,我有流量的。”
回答依然很合理。
网络时代,流量即为影响力,说出的话,要让人看到了才能叫表达态度,没人看那叫自娱自乐。
“好吧,你想什么时候?”
“要不……就今天下午吧,随便约一家媒体,早点搞定早点了事!”
“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嗯,如果是熟识的人来采访最好。”
“好!”
……
宁为说是随便约一家媒体,但媒体当然不可能太随便。
毕竟太多的媒体希望能采访宁为了,别说一些地方性的媒体了,就是央媒都已经申请过好多次了。
随着宁为获奖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