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完全知识产权的cpu跟pc端乃至全生态的操作系统,可以说是实现了华夏科技史上零的突破。
更让边哲浩跟陈海华汗颜的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大学教授,宁为对于华为上下游产业链的各项配套甚至比他们更为熟悉,甚至了解许多零部件的各项技术参数。这也无形中让他们对于宁为的想法更有信心了。
跟科学家画大饼往往没什么用,但是各种详实的数据随口就能说出来,这足以说明宁为是认真了解过整个半导体跟操作系统行业,才给出的建议。
所以之后两个小时,三个人已经开始讨论起各项技术细节性的问题。比如操作系统如果要加入某项功能,那么需要哪些硬件配合,这些硬件的各项标准如何制定……
这一块严明肯定是听不懂的,但他也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还能通过一个普通用户的视角来给宁为一些建议。
不得不说,这次讨论会也让宁为受益良多。引入了其他人探讨,让宁为对于未来操作系统的各项功能有了更立体的框架。
这足以让感觉很兴奋。
……
这边对于未来的探讨,让几个人几乎忘了时间流逝。
燕北大学这边,周研平的心态则更为纠结了。
宁社这个事情还在心头纠结着。
宁为让他暂时放下这件事,但周研平哪能真的放得下?
说白了,他跟宁为可不一样。
宁为现在可以说捧着金刚石饭碗,坚固得很,基本上不可能摔碎的,但他这个宁班辅导员的身份属于瓷饭碗,能不能在燕北大学留下来,很大程度上可能都取决于他管理宁班期间展现出的能力。
当然其实也可以在科研这个层面做突破,比如开辟一个数学新方向,或者在数学某个研究方向上取得大的突破。但问题在于这个方向的自信心已经被宁为击碎了,如果不是对于自己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