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驻守龙门,短时间内难于攻克。城东地势窄小,不适合日军主力突破。城西那边容易遭受楚云飞、躲在豫西山区汤恩伯部袭击。唯一比较容易突破的攻击路线,就是城北上清宫、史家沟一线。唯一的问题是这里有支那人修建的防御工事。但是在皇军的重炮下,相信不难攻克!”
听到参谋长的分析,内山英太郎当即拍板说:“就将主攻的方向选在城北这一侧!”
“嗨!”
城北上清宫、史家沟一线,就是著名的北邙山。
北邙山地处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
名字叫做北邙山,但是说丘陵也可以。
北邙山平均海拔还不到300米,山势平缓,很容易攀登,对进攻一方不会形成太大的麻烦。
而且一旦占领北邙山,架起大炮可以轰击洛阳城内所有地点。
不但日军注意到这点,当初设立第一战区时,国军就意识到洛阳有可能会面临日军的入侵。
先后花了六年时间在城外北邙山翠云峰以上清宫为核心,筑造了一条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的防坦克壕和钢筋水泥建成的较完全的防御阵地。
城内也筑有各式碉堡、交通壕、地道等坚固工事。
其中碉堡很多是半永久性和永久性的,射界很好,还可以形成交叉火力。
日军靠轻武器是不能摧毁这样碉堡的,重机枪也无法压制,必须使用火炮。
在日军看来,洛阳已经被团团包围,是瓮中之鳖。
洛阳地区只有区区中国3个杂牌师,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日军预计最多攻击2天,就可以顺利占领洛阳。
甚至可能皇军刚一进攻,洛阳的守军就立马放弃阵地逃走或者投降了。
日军认为必胜,开战前还用了心理战手段,也就是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