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沧海桑田转瞬即逝。
“现在的公共卫生条件越来越好,寄生虫的标本就越来越少,这事儿现在已经看出端倪,我就是提前跟你说一声。”黄老道。
韩处长没想到黄老是这个意思,怔了一下。
“的确哦。”周从文道,“血吸虫,当年老板您去农村治的就是这个病吧。“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儿了。”黄老悠悠说道,“当年血吸虫的患者全国有一干多万,这还是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只有几十万,而且很快就能得到治疗,不会有生命危险,以后估计越来越少。“
“按说寄生虫病减少是好事儿,可以后的孩子们得看看标本不是。不看标本,
谁知道血吸虫长什么样。“
“是是是,黄老您说得对!”韩处长有一学一,把周从文直白拍黄老马屁的劲儿学的十足十。
“血吸虫还算是多的,疟原虫更少。”黄老冲着韩处长笑了笑,继续说道,
“共和国刚建立的时候,疟疾患者有三千万,去年全国才3821个疟疾患者。
说到这儿,周从文笑道,“老板,疟原虫东南亚不少见的。“
“你知道什么是撮空理线么?”黄老问道。
周从文点头,“感染疟疾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撮空理线的症状。“
撮空理线?
肖凯和韩处长都怔了一下。
“喏。”周从文用手比划了一下,他的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在一起摩擦,像是数钱似的。
“书上的说法是一—日哺发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急。”周从文道。
黄老没有顺着周从文的话说下去,而是自顾自的说道,“疟原虫还有一些,但丝虫已经被完全阻断,标本真是用一个少一个喽。“
“老板,您放心。”周从文马上给自家老板吃了一颗定心丸,“实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