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苏卫联军来援的前夕,里应外合,一举大破云邑郡城!
这是何等的气魄!
心如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为上将军!
细而言之,就是韩仁彦以寡兵击据城坚守之败军,并没有整军与鲁军争夺云邑郡城。
毕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因为,韩仁彦并无率数倍之兵而来。
赵戬在面临早年就已名震天下的申屠樊时,为了保持对苏卫联军的兵力优势,给予韩仁彦的兵力十分有限,只以其本部五万材士。
韩仁彦想要凭借区区五万晋军,攻下云邑郡城,难度不是一星半点儿。
“况,鲁国之军为新败之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可谓人心思归!如我大举攻城,一旦攻之不克,反而彼等低沉之士气渐渐恢复,再为郭闳激起归师之哀兵气势……而那时我军久劳无功,反而士气低落,原本摇摆不定的云邑郡望,必然心生迟疑,不愿为内应!如此一来,此消彼长,再想应对今日之苏卫联手之局,势必窘迫。”韩仁彦享受着众将的崇敬目光,目中也有几分得意,思忖着其中的关要。
当然这才是用兵之精要,谋攻之要义,也是他韩家历经三代,用兵谋伐之心得,当然就不足为下方一众“厮杀之将”释明了。
在这个知识垄断的封建时代,兵法也好、刑名之术也罢,都是一家一姓安身立命之本,富贵之源,如非至亲故交,根本就不可能与外人道。
韩仁彦收起心头的感慨,面色一整,道:“诸将听令!”
“哗啦啦……”
甲叶碰撞之声响起,军帐之中原本坐在椅子上的晋国将校,纷纷起身,躬身听令。
“今夜,诸军除中军外,三更造饭,四更天时,倾兵进攻云邑郡城,本将要在苏侯援兵到来之前,先一步攻下云邑郡城!”韩仁彦也从帅